关闭

提示

首页 > 农药 > 正文

吃遍大酒泉|拉条面——《话说酒泉》

信息发布者:金塔农业
2018-11-05 19:37:27


吃遍大酒泉|拉条面——《话说酒泉》



拉条面

拉面原是山西的名吃,因其是用手搓、揉、拉面团使其成为面条,故称之为拉面。清末陕西人薛宝展著的《素食说略》中说,在陕西、山西一带流行的一种“桢面条”做法以山西太原平定、陕西朝邑、同州为最。其薄如韭菜,细似挂面,可以成三棱子,也可成中空之形,耐煮不断,柔而能韧。这种桢面条就是现在的拉面。


吃遍大酒泉|拉条面——《话说酒泉》



酒泉拉条面起源于山西拉面,是当地人最爱吃也最常吃的日常主食之一。拉条面的制作方法,在我国北方几乎差不多,仅仅是在面上的“浇头”有所不同,而出现了不同的吃法。在北京、河北一带,浇头主要是“酱和臊子”;山西是“拌酱菜”;在酒泉主要是拌菜,菜是菜,面是面,菜炒出来后再和面拌在一起吃。因菜的品种不同,而演变出各种叫法,如“芹菜拌面、韭菜拌面、白菜拌面、过油肉拌面、土豆丝拌面、西红柿拌面、大杂烩拌面、西红柿鸡蛋拌面…”等几十种。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关系,西北产的的小麦含淀粉量极高,用当地面粉做的拉条面劲道,吃了有劲,百吃不厌。


吃遍大酒泉|拉条面——《话说酒泉》



关于酒泉拉条面的来历,有各种说法。有的说是回族人的食品,有的说是维吾尔族的食品,众说纷纭。有些地方小吃的来源是难以考究的。在多民族杂居的地方,一些特色小吃是各族人民互相学习和借鉴的结果,比如陕西的羊肉泡馍,据说起源于唐朝,那时长安的胡人较多,他们喜欢吃羊肉,而长安人很爱吃锅盔,于是这二者相结合便形成了羊肉泡馍。酒泉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文化交汇和多民族融和的地区,一些特色小吃就是经过借鉴融和各民族的饮食习惯而形成的。


吃遍大酒泉|拉条面——《话说酒泉》



酒泉拉条面之所以百吃不厌,得益于当地产的优质小麦磨成的面粉,经过传统揉、揣、醒等工序,做成面剂,食用时搓圆拉细入锅煮熟,拌以各种炒菜或炸酱即可。上炒锅加料配炒,即成炒面。拉条面名目也多,细圆的叫鸡肠子,更细的叫一根线;按成宽扁的叫扁叶子,窄扁的叫韭叶子,拉得越薄越好。鸡肠面揪成一寸左右短截的叫“炮仗子”,更细的叫“香头子”;扁叶子成方形薄片的叫揪片子。食者用餐时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习惯点配菜,除炒面有固定的菜汁外,其它可任选炒菜,吃拉条面时一般配以肉末为主并有少量葱、蒜之类菜肴。现炒的菜叫“亮子”,或叫“小炒”。“亮子”炒好后浇盖在面上,拌匀即食。这种面不仅饱肚,又是美味享受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,现在的酒泉拉条子,它的吃法也在发生多样的变化,品种也日益丰富了。

吃遍大酒泉|拉条面——《话说酒泉》


吃遍大酒泉|拉条面——《话说酒泉》


吃遍大酒泉|拉条面——《话说酒泉》


美食可以唤醒人们的记忆。当远行归来,酒泉人最牵挂的美食大概就是拉条面了,吃着亲人用茄子、辣椒、西红柿随意搭配炒成的茄辣西拌拉条面,内心不觉升起一股暖暖的爱意,这拉条面被岁月赋予了家庭的味道,永远难以忘怀。

吃遍大酒泉|拉条面——《话说酒泉》


吃遍大酒泉|拉条面——《话说酒泉》




0
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网友评论
声明 本文由农村链(易村客)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农村链仅提供信息存储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农村链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